分类:

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
律师服务热线:13627284349(微信同号)喻律师

首页 >> 在线学法 >>在线讲堂 >> “两卡”类犯罪分层处理审查探析
详细内容

“两卡”类犯罪分层处理审查探析

时间:2025-05-13     作者:崔娜娜【转载】   来自:江苏法治报

当前轻罪案件占比不断攀升,如何针对不同犯罪事实、案件情节、嫌疑人的不同情况有效进行分层处理,关乎检察机关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,高质效办理轻罪案件。针对“两卡”类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案,可从是否入罪到入罪后是否起诉,再到提起公诉时是否建议适用缓刑,探索类案分层处理标准、对策。


把握分层处理金额标准


1. 把握入罪、缓刑适用金额

鉴于2021年司法解释已取消掩隐犯罪入罪门槛,不宜再明确入罪金额,但针对行为人供卡次数、张数较少且参与程度不高,是否一律入罪的问题,建议参照涉案金额1万元,结合涉案情节、要素量化评估方法综合认定。另外,经审查决定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的,缓刑的适用与否与多个涉案情节、要素相关,亦应当将审查认定的掩隐金额结合各类要素综合评估。

2. 明确相对不起诉金额

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,掩隐金额5万元以下的可结合相关事实、情节考虑作相对不起诉。上述金额标准提出的理由:一是符合时代要求。结合当前犯罪结构的变化,对“两卡”类掩隐犯罪不宜一味从轻或者从重,应当合理平衡把握轻重关系。二是具备实践价值。从J省N市类案办理中涉案金额情况来看,2022年至2024年“两卡”类掩隐犯罪中,掩隐金额5万元以下的人数占类案总人数的占比每年均在10%-30%之间,且根据近三年总体数据测算,5万元以下总人数在“两卡”类掩隐犯罪总人数中的占比在30%左右,加之案件审查处理时尚需考量其他情节、因素,不论从每年数据还是三年总体数据来看,均在合理范围内。掩隐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可结合相关事实、情节考虑作相对不起诉,符合高质效办理轻罪案件背景下合理把握轻重,层次化、差异化打击犯罪的时代要求。


探索量化评估过程与方法


针对案件审查过程中掌握的相关情况,根据前述金额的考虑、结合法律明确规定,提出处理意见仍为难的,检察机关可根据涉案各类要素,通过正向加分、负项减分的方法对犯罪嫌疑人是否有必要入罪、是否提起公诉、是否可适用缓刑进行量化评估。具体量化评估过程如下:

(1)自然情况要素:第一,犯罪嫌疑人身份情况:系在校学生、老年人、盲聋哑人等特殊身份的均可加1分,系党员或公职人员的均减1分;第二,前科劣迹:非因同类行为受过行政处罚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,均减1分。

(2)犯罪事实要素:第一,涉案金额:根据犯罪嫌疑人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的金额和提供的银行卡内资金流水阶梯式赋分。对于是否出罪而言,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的金额在6000元以下的加1分。对于是否相对不起诉而言:掩隐金额1万元以下加1分,1万元至5万元区间内,每增加1万元减1分;卡内流水金额在10万元以下的加1分,10万元以上每增加10万元减1分。对是否建议适用缓刑而言,掩隐金额在5万元以下加1分,10万元以上每增加1万元减1分;卡内流水20万以下加1分,50万元以上每增加50万元减1分。第二,具体行为:供卡3张以上或者掩隐3次以上均各减1分;获利1000元以下均加1分,1万元以上均减1分。第三,共同犯罪情况:单纯纠集他人无其他积极行为的减1分,从犯根据其从属地位和作用加1分至2分。

(3)犯罪后表现:有立功情节的均加4分,有自首情节的均加2至3分,积极配合司法机关开展诉讼活动的加1分;主动退赃退赔的,根据退赔情况区别赋分,根据掩隐金额全部退赃退赔的加2分,部分退赃退赔的加1分,有能力退赃退赔而不退的减1分至2分;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服务或有其他主动修复、弥补受损社会秩序行为的加1分。

(4)行为危害性:上游犯罪系重罪的均减1分。


根据上述要素审查及赋分情况,将个案中涉案要素分值进行加减计算,最终得出嫌疑人出入罪、起诉必要性、缓刑适用审查量化评估结果。结果为10分以上的可作出罪和相对不起诉处理,结果为正值的可建议适用缓刑的处理意见。初步意见形成后检察机关承办人应当将计算过程纳入审查报告,有必要的经检察官联席会议讨论、检委会审议、公开听证,作出最终决定。



最新评论
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
seo seo